【我们的节日·中秋】画说中秋
中秋节,又称月夕、秋节,因时在农历八月十五,且恰值三秋之半,故得此名。据说此夜月亮最大、最圆、最亮。从古至今,人们都有在中秋之夜饮宴赏月的习俗,以寓圆满、吉庆之意。
中秋节,又称月夕、秋节,因时在农历八月十五,且恰值三秋之半,故得此名。据说此夜月亮最大、最圆、最亮。从古至今,人们都有在中秋之夜饮宴赏月的习俗,以寓圆满、吉庆之意。
“但愿人长久,千里共婵娟”,转眼间,离八月十五的中秋节已不足十天。今年的中秋恰逢秋分时节,既是仲秋月圆之夜,也是秋季气候由热转凉的关键时点。
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。”再过几天,就是我们熟知的中秋节,每当银盘般的圆月,爬上夜晚上空时,时常会想起远方的家乡,那份温情时刻涌上心头,内心几度哽咽——中秋节。
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”,很快我们将迎来中秋节,中秋节又称月夕、月饼节、仲秋节、团圆节、拜月节、祭月节、月亮节等,其与端午节一样,都是我国民间叫法最多的节日之一。
中秋节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,又称祭月节、月光诞、月夕、秋节、仲秋节、拜月节等,起源于上古时代,普及于汉代,定型于唐朝初年,盛行于宋朝以后。
海上生明月,天涯共此时。随着农历八月份的到来,中秋节也就不远了。据了解,今日是农历八月初三,距离中秋节还有12天。中秋,大家都比较熟悉,它是一个兼具文化内涵和民俗特点为一身的传统节日,与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。
九月中旬的风里已裹着桂香,距离中秋与国庆双节相连的八天长假越来越近,人们一边盘算着假期安排,一边念叨着老话里“今年中秋不一般”——尤其是关于四个生肖要“躲月”的习俗,在网络上又掀起讨论。这看似神秘的“躲月”,实则藏着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、对团圆的珍视,以及对生活
“玉露中秋夜,亭亭月正圆”,随着农历七月走向尾声,意味着我们将进入农历八月,今年最后一个传统四大节日就是在农历八月。今年2025年10月6日,农历八月十五我们将迎来中秋节,中秋不仅是传统节日,更是一个阖家团圆的重要日子。中秋节的到来,意味着“秋三月”已经过半,
“今夜月明人尽望,不知秋思落谁家”,时间过得真快,北京时间2025年10月6日将迎来中秋节,中秋也是我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。中秋节是一个“月圆兆人之团圆”的重要节日,在这天人们都会尽可能回家一同共度佳节,您回家的车票买好了吗?
说实话,咱中国的节日年年都过,但你要真细想,每年它还真不一样。今年的中秋节就挺特别的,不光是和国庆连着放了个长假,更关键的是——它落在了秋分之后。
时间过得真快,如今已经到了9月中旬,很多人都期待着中秋节和国庆节马上到来,今年中秋节和国庆节两节相连了,那么放假时间是如何安排的?在我国民间还有中秋节“躲月”的习俗,那么哪些人要躲月?又该如何躲月?我们早点来了解一下。
“八月十五月正圆,中秋月饼香又甜”,提到中秋,除了团圆的期盼,你是不是也早就开始盘算假期怎么过?2025年的中秋节可有点不一样,藏着3个能让人大呼“给力”的好消息,还有1个小遗憾,跟往年比简直像开了“特殊模式”。
中国的节日比较有特点,不是在“重日”上,就是在初一十五,其中,十五月圆之夜的节日就有好几个。比如,正月十五元宵节、二月半花朝节、七月十五中元节,以及下面要重点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。
翻看日历我们不难发现,由于闰六月原因,今年中秋节位于国庆节之后,这也再次应验2025年是60年不遇极为特殊的年份。那么2025年中秋节迟到,又象征着什么呢?下半年年景如何?是好是坏?
二十四节气,是咱老祖宗传下来的大智慧。有了它,啥时候播种、啥时候收割,就有了准头。古人白天看日影、晚上观星斗,慢慢摸索出这套时间坐标,把一年划成二十四份,一份一个节气,从立春到大寒,周而复始。
秋分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,通常出现在公历9月22日至24日之间。这一天,太阳几乎直射赤道,全球昼夜平分。古人通过长期观察天文和物候变化,总结出秋分节气与后续天气、农业收成的关联规律。这些经验凝结为通俗易记的农谚,如“白天秋分,大雪封门”和“月夕秋分
这可不是个普通的节气,它就像秋天的“分水岭”——一边把秋天的90天平分成两半,另一边让这天的白天和黑夜刚好等长,各占12个小时,古人说“昼夜均而寒暑平”,讲的就是这个理儿。
“万物生长靠太阳”,古人认为要想农作物获得好的生长,什么时候播种,什么时候收割,就要找到“时间坐标”,来安排农业生产,不误农时。因此,古人发明了农历二十四节气。
故园应露白,凉夜又秋分。时间过的真快,一转眼,白露节气已过,紧接着秋季第四个节气,秋分也就要来了。据了解,今年的秋分出现在公历9月23日,星期二,农历的八月初二,距今还剩13天。而对于今年的秋分而言,民间老人认为有点不一般,甚至说是10年不遇,为何这么说?一起